【院士系列讲堂31】第31场——建设超大韧性城市(群)之思考
发布日期:2020-05-06
2020年4月28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为指导单位,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承办,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深圳院士讲坛。第31场主题为“建设超大韧性城市(群)之思考”,在深圳福田区点线世界6楼成功召开,讲座由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冯向阳主任主持,本次院士讲坛进行了全程直播,共累计线上听众四万多人。
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冯向阳主任主持
陈湘生,博士生导师,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地下空间与隧道工程领域知名专家,现任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执行会长。1995年10月至2000年1月在清华大学(在职)学习,获岩土工程工学博士学位(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先后在德国鲁尔大学和剑桥大学利用土工离心试验机对地层冻结过程与受力变形机理进行研究、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从事隧道TBM和盾构技术研究。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矿山竖井与隧道工程、地铁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相关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大型实验装置研发和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的深厚功底、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硕的工程技术创新成果。从1982年开始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9项(包括1988年作为第二完成人研制成功我国首台高压三轴人工冻土蠕变仪),主持完成工程项目46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次。1997年获第三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1998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4次。出版专著5部、主编论文集3部,在国内外正式发表论文90多篇。
讲座现场
陈湘生院士就中国与世界超大城市(群);超大城市(群)面临的主要风险;建设韧性城市的提出与发展;实现超大韧性城市(群)的技术路径等方面展开了演讲。
演讲现场
演讲现场
陈院士指出超大城市(群)面临四大主要风险:地震、台风、突发事件、突发疫情。当灾害或突发事件在城市发生时,韧性城市能否及时感知、快速应对,迅速恢复,保持城市基本正常运行,并通过自我调节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打造超大韧性城市对城市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提高城市韧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综合开发地下空间,特别是地下空间智慧开发技术是关键,包括:智能化施工与运维——地下工程智能装备体系;物联网感知平台——地下基础设施运维大数据平台;智能数据处理与分析——AI和云计算;智能诊断与自修复——地下结构材料。超大城市(群)的基础设施的韧性规划设计,包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特别是生命线等重要基础设施转向地下,是支撑超大城市(群)韧性的根基。打造超大城市(群)“空、海、地”全覆盖一体化安全智能平台:融合政府、商业、交通、医疗、消防、气象、环境、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充分利用全域感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分析,实现对风险做到有效的事前预控决策,事中迅速应对,事后高效救援,这是建设韧性超大城市(群)的重要内涵。
现场互动
现场互动
现场互动
本次讲座收到许多线上线下听众热心提问,在近一小时的互动中,陈湘生院士回复了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