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系列讲堂32】第32场——城市基础设施减震(振)防灾与安全
发布日期:2020-05-29
2020年5月28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为指导单位,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承办的院士讲坛。第32场主题为“城市基础设施减震(振)防灾与安全”,在深圳福田区点线世界6楼成功召开,讲座由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冯向阳主任主持,本次院士讲坛进行了全程直播,共累计线上听众两万多人。
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冯向阳主任主持
周福霖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著名抗震、隔震与减震控制领域专家之一,对我国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工民建专业、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毕业。历任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主持全院土建设计与研究工作、联合国工发组织隔震技术顾问、华南建设学院副院长主持科研、教学工作、国务院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隔震消能减震控制学会(ASSISi)主席、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结构减震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学会防震减灾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福霖院士首创我国“多层房屋隔震”新技术,率先提出“结构消能减震”的理论和技术,创立了“房屋隔震、减震控制”新体系,1993年在汕头建成我国首栋“橡胶支座多层隔震住宅”从此,隔震技术开始用于我国及世界量大面广的住宅房屋建筑。在长期从事减隔震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带领技术团队加强理论研究攻克各类减隔震领域技术难关,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如港珠澳大桥、广州塔、防城港核电站、苏埃隧道等工程。主持和参与制定20多部国际国内的标准和规范。主持中国国家科学基金研究重点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中美科技合作项目、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等数十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其他省部级奖10多项。个人曾荣获首届“南粤创新奖”、“广东省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出版专著4部,在国内外正式发表论文200余篇。
讲座现场
周福霖院士分别就世界和我国基础设施减震防灾技术的演变;建筑、文物、桥梁、隧道和能源基础设施隔震减震体系发展应用;我国基础设施环境振动控制技术;我国基础设施减震(振)试验研究发展新阶段等方面展开了演讲。
演讲现场
演讲现场
周院士介绍威胁人类安全的三类重大灾害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公共卫生灾害。其中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致灾载体为城市基础设施,例如:房屋、医院、交通、能源、通讯、数据库、科学装置和实验室等等,通过振动和冲击形成灾害,减灾的重要对策是减振和防灾。
周院士重点讲解了自然灾害中地震和台风对城市安全的影响。其中地震是群灾之首,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是世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政府部门和科学家应重视减震防灾技术在基础建设中的应用,减轻突发灾难对城市的危害。随着大湾区经济和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台风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减震控制将成为避免地震等灾难影响力的前沿科学技术。周院士同时指出人为灾害中爆炸、冲击,交通、机械振动等对城市安全的影响,随着制造业和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防震减震技术的应用需求逐渐加大。
周院士期望大力推动世界前沿技术 —— 隔震减震技术体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创造更有效率、更安全、更舒适的环境。
现场互动
颁发纪念证书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