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交融”创新沙龙——医疗器械金融学习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9-09
2025年9月6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承办的“跨界交融”创新沙龙暨医疗器械金融学习会在福田区国际创新中心成功举办。活动旨在打破医学、医疗器械与金融领域的人才壁垒,促进跨学科深度对话,探索前沿合作机遇。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石兴中出席了活动,25位医疗器械及金融机构专家人才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由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实验病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金毅主持,活动主要分为主题分享和圆桌对话交流两个部分。
实验病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金毅主持活动
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秘书长郭清蓝
郭清蓝秘书长介绍了联合会的发展定位与服务宗旨,并阐述了实验病理专家委员会与金融业专家委员会联合举办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希望专委会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在推动跨领域协同与高层次人才集聚方面积极作为。此次实验病理与金融业专家委员会的联合活动,是打破专业壁垒、促进跨界融合的重要实践,也是宣讲人才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政策宣讲平台。
西安玻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永刚
西安玻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永刚在《基于RTE&CMP技术的硬组织病理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线上主题分享中,系统阐述了该项技术在硬组织病理分析领域的创新价值与应用前景。他深入解读了RTE&CMP技术在提升制片精度、保护样本完整性等方面的突破,分析了该技术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生产工艺优化及市场推广难点,并从跨学科协同、工艺智能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技术转化与规模化落地的可行性建议。
北极光科学仪器(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文亮
北极光科学仪器(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文亮作《建设创新型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四维一体集群进展的汇报》主题分享。详细介绍了企业在医疗器械领域构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链条集群的实践探索,分享了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在资源整合、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经验,为行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本。
深圳科卓医学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朝辉
李朝辉总经理聚焦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的核心环节,深度解析了动物实验在评估创新医疗器械安全性与有效性方面的关键作用。他结合科卓检测丰富的企业实践案例,从实验设计的原则、模型选择、伦理考量到数据解读等要点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与会者勾勒出一套科学、合规且高效的研发验证路径。
此外,李总还前瞻性地分享了该领域的技术演进与行业发展趋势,为医疗器械企业应对监管要求、规避研发风险、提升产品质量与创新成功率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专业指导。
深圳工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李玉霜
深圳工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李玉霜在《银行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理解和产品支持》主题分享中,从金融服务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医疗器械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金融需求,并结合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针对性介绍了科创贷、专项融资计划等差异化信贷产品与服务方案,为处于各生命周期的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精准、可行的金融服务指引。
深圳中行科创部副总经理刘雅琴
深圳中行科创部副总经理刘雅琴在《“中银科创+”生态服务介绍》主题分享中,系统阐释了该服务体系以“科技+金融+产业”融合为核心的一站式服务生态。她深入剖析了银行对初创期、成长期及成熟期/转型期企业在融资需求、资源匹配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差异化理解,重点介绍了针对科创型医疗器械企业的专项信贷支持、产学研资源对接、资本市场顾问等多元化服务方案,全面展现了中国银行通过“中银科创+”平台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精准金融赋能与生态化服务的综合能力。
深圳任君资本总经理/合伙人梁海舟
深圳任君资本总经理/合伙人梁海舟在《寻找精准客户,是生存发展的关键》主题分享中,从投资与市场视角出发,深刻阐释了精准客户定位对医疗器械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意义。他结合行业特性与实战案例,系统分享了如何通过产业链分析、应用场景洞察及终端需求挖掘等方法,有效识别并触达高价值目标客户,为企业提升市场拓展效率、优化产品战略提供了具有实操价值的思路与路径。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石兴中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石兴中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肯定。他指出跨学科协同是医疗器械产业实现原始创新与关键技术突破的重要路径。石主席希望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作为服务广大专家人才的重要平台,应持续发挥跨界纽带作用,常态化开展融合技术研讨、产业对接与政策解读的多维度品牌活动。他表示,深圳市科协将继续积极搭建跨领域交流与合作平台,强化对企业、院校与科研机构人才的服务与支持,共同推动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迈上新台阶。
会议现场
在圆桌对话交流环节,医疗器械企业代表反映了当前创新研发中存在的资金压力大、临床需求与技术转化衔接不畅等现实难题;金融机构代表则从投资与风控角度,提出了在对医疗器械企业进行融资支持时面临的技术价值难评估、信息不透明等共性挑战。围绕这些痛点,双方展开了务实而深入的交流,一是建立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促进需求与资源的高效对接;二是由联合会牵头,组织医疗器械企业与金融机构共同开展需求对接会,推动需求与资本、技术精准匹配;三是金融机构可针对医疗器械企业特性,创新“技术评估+信用背书”的融资模式;四是投资机构建议医疗企业拓展业务思路与国际化视野,通过“AI+医疗”的模式开拓国际市场,并以此获得海外资本的关注;五是医疗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性的DeSci(去中心化科学)融资模式,拓宽融资途径,并以此推动医学研究的开放性和可及性。本次对话交流气氛热烈,不仅产融双方增进了对彼此诉求与难点的理解,有效促进了跨领域协同,为后续精准破解生物医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了思路。
合影留念
+ 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阅读:
- 上一篇: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