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圳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福保校区"开学第一课"

发布日期:2025-09-03

image.png

2025年9月1日开学日,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福保校区以两场精彩科普讲座作为"开学第一课"。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晨钟通过《一花一世界》带领学生探索量子物理的奥秘,施钟淇博士在《从城市安全到个人安全》报告中,以深圳"9·7"暴雨等本地案例为教材,传授实用的个人防灾避险知识与技能。这场融科学探索与安全教育于一体的开学第一课,为学生们开启了意义非凡的新学期。

活动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与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福保校区共同承办。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陈志远部长、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福保校区陆德容副校长出席了本次活动。

image.png


嘉宾简介

image.png

李晨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学勤讲座教授,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授, 教育部长江讲席教授,杰出青年基金(海外)获得者,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

主要从事美国国家生物芯片领域的科研计划的战略制定,科研基金管理和审批工作,承担交叉科学相关问题的咨询。


image.png

施钟淇,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高层次青年人才。毕业于日本九州工业大学,获土木与建筑工程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任研发中心(院士办)主任。

施钟淇博士长期从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自然灾害对既有建筑与基础设施影响、结构动力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活动回顾


《一花一世界量子空间里的乾坤大世界》

李晨钟院士首先分享了在生物电磁学、生物芯片与传感器、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等前沿领域的科研经历,生动阐述了纳米尺度中的奇妙现象、碳材料的发展历程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的重要进展。

image.png

在解释量子理论时,李院士借助量子纠缠等概念,通过贴切的比喻将微观世界的特性与宏观宇宙的关联巧妙连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内容变得清晰而亲切。他从实验室的微观图景逐步延伸至星际尺度的物理规律,层层推进,体现出科学探索中贯穿不同尺度的思维魅力。

image.png

李院士特别强调,保持好奇心、培养坚持力、提升观察力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品质。他鼓励学生以探索为志业、以思考为习惯,勇攀科学高峰——这场融科学理性与人文诗意于一体的讲座,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激发了年轻一代对科学广阔天地的深切向往。




《从城市安全到个人安全》

钟淇博士以深圳“9·7暴雨防御”等本土案例为切入点,生动阐释了城市安全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让在座学生真切体会到安全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与个人休戚与共的现实议题。这些发生在“家门口”的真实事件,迅速拉近了安全科学认知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讲座系统梳理了我国城市高速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类安全挑战,并基于施博士的深厚的安全和工程研究经验,提出了既务实有效又着眼长远的应对策略,充分展现出一名工程师的专业责任感与技术担当。

image.png

作为讲座的重点内容,“学生必备的防灾避险知识与技能”部分不仅解析了灾害发生的基本原理,更注重传授实用型防护技巧——包括如何识别灾害预警、选择应急避险路线、实施自救与互救等方法,强调在危急关头“如何有效保护自身及他人安全”,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image.png

作为讲座的重点内容,“学生必备的防灾避险知识与技能”部分不仅解析了灾害发生的基本原理,更注重传授实用型防护技巧——包括如何识别灾害预警、选择应急避险路线、实施自救与互救等方法,强调在危急关头“如何有效保护自身及他人安全”,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展望未来


李晨钟院士特别强调,保持好奇心、培养坚持力、提升观察力是科研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勉励外国语学子勇攀科学高峰。

施钟淇博士希望同学们能常怀敬畏自然之心。不仅要了解灾害原理,更要掌握识别预警、选择逃生路线、自救互救这些实技能。愿同学们在危急关头能冷静应对,有效保护自己和同伴,真正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生命的安全防线。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 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