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场深圳院士讲坛回顾】国之重器,跨越发展——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发展的新机遇
发布日期:2021-11-29
2021年11月26日,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中国工程院深圳院士活动基地联合承办,中国航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协办的第48场院士讲坛,主题为“国之重器,跨越发展——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发展的新机遇”,在深圳福田区点线世界成功演讲,讲坛由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冯向阳主持,本次院士讲坛进行了全程直播,共累计线上听众一万多人。
深圳市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冯向阳主持
刘大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大响,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中国航发集团公司高级顾问。兼任国家大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委委员;国家“两机”重大专项专家委委员、基础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60年来,一直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和研究工作。曾任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高空台)和四项重大发动机预研工程项目的总工程师、第一总设计师或总师组组长。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部级奖13项。荣获“航空报国”金奖,第四届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和外事委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演讲现场
刘大响院士从大飞机及航空动力发展的现状及前景等内容展开演讲。回顾了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重大科技专项、未来的效益,介绍了新型喷气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与国外的差异,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研制过程,对我国发动机未来发展的前景寄予厚望。刘大响院士说,动力是划分航空技术发展时代的重要标志,动力的发展使飞机飞得更高、更快、更远,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更是我们夜以继日、为之奋斗的“动力”。随着航空与航天动力技术的结合,第三次动力“革命”也将随之到来,届时,人类“天涯若比邻”的梦想将成为现实,也更有可能实现廉价、快速地天地往返。 就飞机发动机研制的特点和难点等专业角度,刘大响院士探讨和分享了我国航空科技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难题,同时阐述了未来飞机发动机的发展要求。刘大响院士表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发展道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实现新的跨越。 演讲现场 在提问环节,刘大响院士详细解答了提问,并表示通用航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是建设“航空、交通、民航” 三大强国的需要,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现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