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领衔!13位院士专家智汇深圳,共话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2-11-12
10月30日下午,在第6个“深圳人才日”来临之际,2022深圳院士专家高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论坛(以下简称“2022院士高峰会”)召开。本次论坛以“新起点 新产业 新未来”为主题,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詹姆斯·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等13位海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参与,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才高地贡献智慧。
2022院士高峰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最新部署要求,聚焦科技发展前沿,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粤港澳人才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人才工作局指导,福田区委区政府、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深圳市福田区委组织部、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共同承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步一,市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人才工作局局长邓晓俊,市委大湾区办、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科创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福田区委书记黄伟、区长周江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宏、区政协主席李世清,区领导蔡英权、绳万青、李志东、欧阳绘宇、朱江出席活动。
现场出席本次论坛的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段宝岩,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孟建民。此外,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詹姆斯·马歇尔,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以线上方式出席了本次论坛。
以最优资源、最优政策、最优服务
打造人才高地
福田区委书记黄伟
黄伟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福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突出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瞄准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三大定位”,用最优资源、最优政策、最优服务,放眼全球“引才”,不拘一格“用才”,搭建平台“育才”,用心用情“留才”,努力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让福田成为各方英才施展抱负、大显身手的圆梦之地、创业福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孟建民 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孟建民院士在致辞中介绍,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目前已有279位院士加盟,在地办公的院士达到42人,联合会坚持“创新引领、服务先行”,在深圳已逐步成为服务人才、科技、产业的重要补充力量。他表示,近年来,福田区在人才服务方面走在全市前列,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人才的创新举措,打造了优质的人才服务社团联盟。未来,联合会将抓住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建设机遇,积极谋划更多的深港人才服务项目和平台。 一场观点交锋的思想盛宴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 高校是人才培育地,也是人才聚集地,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在题为《一流大学与一流人才》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一流城市的名片,而一流城市是一流大学的土壤,大学需要一流人才。他以深圳大学为例,阐述大学要深度融入城市的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培育体系,留住人才。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 而澳门大学宋永华校长,在线以《集全球英才,促“四链”融合:澳门大学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的实践》为题发表观点,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人才高地需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更要携手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
探索人才强国的大湾区路径
论坛现场,与会院士专家就教育、科技、人才和创新产业发展进行主题演讲和对话,并深入探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大湾区发展路径。其中,主题演讲环节由张学记院士主持。各位院士从自身所从事的领域出发,以专业角度深度分享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创新产业发展及新兴技术应用等主题。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巴里·詹姆斯·马歇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
“诺奖得主”巴里·詹姆斯·马歇尔以《幽门螺杆菌:从原始发现到获得诺贝尔奖》为题,和线上线下听众分享了他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故事,讲述兴趣驱动创新的科学发现之路;乔杰院士则带来主题为《学研用协同共促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演讲,她表示,卫生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从教育体系改革以及高精尖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也要推进更高水平国际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校长段宝岩
段宝岩院士以《远距离连续高功率微波无线传能技术及应用》为题发表演讲,他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创新方案与技术突破说明,建造空间太阳能电站,回报的不仅是新技术、新材料,更有探索宇宙奥秘、利用太阳能造福子孙万代的伟大创造。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
唐本忠
唐本忠院士从他的科研领域出发,以《聚集体发光材料:如何将书架上的科学知识变成货架上的技术产品?》为题,从中国原创概念——聚集诱导发光(AIE)的科学贡献,讲到AIE的应用和潜在商机,他指出,基于一流的基础科学人才与一流的应用技术型能手,AIE的技术转化与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而从中国原创到中国智造,AIE人当仁不让。
如果说主题演讲是火花四射的思想盛宴,那随后展开的峰会对话环节则是酣畅淋漓的观点碰撞。峰会对话由俞大鹏院士主持,段宝岩、张学记、唐本忠三位院士与福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欧阳绘宇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大湾区路径”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
其中,段宝岩院士认为,大湾区可以从大科学装置方面着手,参与国家大科学计划,尤其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因为大科学装置对基础科学、应用技术都具有带动作用。俞大鹏院士则认为,深圳在参与国家大科学计划时要发挥自身的地区优势,避免重复建设。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
对于深圳如何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张学记院士表示,深圳是全国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未来,深圳要继续以深圳大学等高校为依托,促进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四链”融合,助力深圳发展得更好。唐本忠院士则从深港融合角度表示,深圳和香港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尤其要在教育上促进融合,联合办校,共同培养人才。
福田区副区长欧阳绘宇
福田区副区长欧阳绘宇从三方面讲述了深港合作为大湾区发展作贡献的可能。他指出,首先要不断地开展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河套合作区的核心使命;其次是强化产学研的协同;再次是深港共建人才高地。他表示,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未来河套一定可以成为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和人才方面的高地,为深港共建全球科创中心作出贡献。
本次论坛在峰会对话后圆满落幕,对话嘉宾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观点让人意犹未尽。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同步举办了福田人才成果展,与会嘉宾一同参观了来自福田区34支“高精尖缺”人才团队的创新创业成果,共同感受福田区创新创业的澎湃动力。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据悉,深圳院士专家高峰论坛每年10-12月在福田举办,至今已举办六届,得到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外院士专家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已成为福田区独具特色的人才品牌活动。论坛为推动深圳市以及福田区加快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论坛发起成立以来,受邀参加的院士人数达68人、各类人才数量超1000人,为福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福田区瞄准“首善之区 幸福福田”美好愿景,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人才引进、人才成长、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综合服务等方面精准施策,广聚天下英才。截至目前,福田区有院士16名,已认定“福田英才”2497人,每10万常住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4.05万人,法律、会计、建筑等领域人才数量占全市比重超50%。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田区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在福田大地上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