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场深圳院士讲坛回顾】面向碳中和的储能技术
发布日期:2023-05-24
2023年5月22日,由深圳市福田区投资推广和企业服务中心主办,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承办的第53场深圳院士讲坛,在深圳福田区点线世界成功举办。本次院士讲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赵天寿院士演讲,演讲主题为“面向碳中和的储能技术”。院士讲坛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
深圳市福田区投资推广和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黎祺瑛主持
赵天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天寿,中国科学院院士、能源科学与工程热物理专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 Fellow、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 Fellow、中国化学学会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及环境学冠名讲席教授。曾获Croucher资深研究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科大工程学杰出研究成就奖。入选Clarivate/Thomson Reuters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名录。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主编与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顾问编委。赵天寿教授持续研究新能源储能理论、技术及应用30余年。以热物理与电化学学科交叉为主线,建立了流体电池热质传递-电化学反应耦合理论,提出了液态电能载体储能新方法,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
演讲现场
赵天寿院士在讲座中介绍了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规模化和高安全储能技术、现有储能技术各有优势与局限性、探索储能新理论与新方法、突破储能技术瓶颈等内容。其中储能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储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平衡能源供需之间的差异,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展开讲述了面向碳中和的储能技术多种形式,如风电、光电和火电的储能技术,电池储能技术,热储能技术等。这些技术具有高效、可靠、安全等特点,可以为碳中和的能源转型注入强大的动力。
赵天寿院士重点指出大幅度提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目前,光电、风电成本快速下降,装机规模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供能间歇、不稳定的不足日益凸显,已成为限制其利用规模进一步提高的关键瓶颈。储能可以平抑能量波动,实现能量平滑、稳定输出,是支撑光电、风电大规模应用的必备技术,是未来能源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报告从碳中和战略出发,讨论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储能技术的要求;分析不同种类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总括储能领域发展方向;最后介绍了院士团队开发的适宜大规模、低成本储能的新一代液流电池技术成果。
从赵天寿院士的精彩演讲中,听众了解了面向碳中和的储能技术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储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实现能源供需的平衡,还可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面向碳中和的储能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场互动
现场互动
合影留念
+ 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阅读:
- 上一篇: 第二届大湾区工程师论坛在香港举办